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76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患者接受系统治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乳腺癌患者需要长时间的随访以便及早监测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此外,激素敏感性乳腺癌患者还需要给予5~10年的内分泌治疗,针对其副作用的全程管理也需要随访,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本文就近年来乳腺癌随访相关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在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年间收治的287例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与评分中得分为2分和1分的患者相比,得分为0分的患者肿瘤侵润至T4b 期的患者较少[31%(18/58)比50.8%(63/124)、56.2%(59/105),P=0.039]。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7月。对患者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40 g/L),腹水,腹膜转移范围较大,肿瘤T分期较晚,评分得分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评分[HR(95%CI):1.384(1.165~1.644),P=0.000],血清白蛋白浓度[HR(95%CI):0.759(0.593~0.971),P=0.028],肿瘤T分期[HR(95%CI):1.493(1.216~1.832),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评分对于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生存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靖  尚海涛  程文 《现代肿瘤医学》2020,(16):2821-2826
目的:探讨原发部位分别位于左、右半结肠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后的生存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100例,其中左半结肠癌62例,右半结肠癌38例,分析原发部位不同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在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生存情况。结果:左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88.71% vs 73.68%、62.90% vs 30.02%、49.72% vs 26.33%、55个月 vs 23个月),且二者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分析,左、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的生存情况存在差异。此外,原发灶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术前CA199水平及原发灶分化程度是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左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整体生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生存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内源RNA。大量研究表明,LncRNA可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如转录激活和干扰、细胞分化、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LncRNA在人类癌症中作为致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新研究表明LncRNA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已证实AFAP1-AS1的失调表达与肿瘤发生和肿瘤进展相关;AFAP1-AS1可能成为肿瘤诊断和肿瘤治疗靶点的新型潜在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本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现阶段关于AFAP1-AS1在人类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类肠道微生物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人类肠道微生物不仅在人类健康方面,而且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人们不断发现微生物与癌症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肿瘤之间的联系。宏基因组学作为微生物研究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在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通过宏基因组学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且强调了癌症微生物群中宿主-微生物和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本综述回顾了通过宏基因组学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希望为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在国内外临床试验和应用中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得显著的疗效。其中抗程序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1 ligand,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肾癌、头颈鳞状细胞癌、尿路上皮癌等肿瘤的治疗。但PD-1/PD-L1单抗也会引起免疫相关性皮肤、消化道、肝脏、内分泌、肺部等器官的不良反应,皮肤毒性如皮疹、白癜风、皮肤干燥症等是最常见也是最早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肠道生态系统的改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甚至引发结直肠癌。大量证据表明,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中普遍存在一种病理性微生物群失衡状态,失衡的微生物群衍生的代谢产物也会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由特定肠道微生物群代谢产物触发结直肠癌进程的方式,总结了肠道微生物群代谢产物对结直肠癌贡献的最新进展,并考虑代谢产物的积累效应以及多种代谢产物相结合的方式来预测和预防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8.
正乳腺手术尤其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出现中度至重度急性疼痛,急性疼痛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明显降低术后生活质量[1]。多模式镇痛观点提倡联合应用神经阻滞、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药物等多种麻醉方法与药物减轻患者疼痛,降低阿片药物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超声定位法的出现,大大提升了麻醉科医师开展外周神经阻滞的技术水平。胸神经(pectoral nerves, Pecs)阻滞是一类新型浅表神经阻滞,其安全性高、镇痛效果好,临床应用日益增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和部分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PD手术切除范围广,吻合口多,手术并发症较多。近年来,PD手术死亡率已经由最初的大于50%下降到目前的小于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下降。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胰瘘、出血、腹腔感染、胆瘘、乳糜瘘、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其中,胰瘘是导致PD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影响PD术后胰瘘的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降低PD术后胰瘘发生率提供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吴洋  宋燕妮 《现代肿瘤医学》2020,(18):3255-3259
乳腺癌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肿瘤,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都不相同。尽管目前仍在努力为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但其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仍然是肿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以往治疗主要依赖于经典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更定量的诊断方法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虽然化疗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并提高生存率,但它带来的不良反应事件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低复发风险(recurrence risk,RS)有可能超过化疗益处。21基因检测不仅可以预测这类早期乳腺癌化疗疗效及评估预后,还可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用药,为患者增添信心。本文就乳腺癌21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